首页 > 资讯 > > 内容页

伊隆马斯克为什么不亲自养娃?_全球速读

时间:2023-07-04 14:51:06 来源:观察网

文:蔡垒磊


(相关资料图)

我在某乎和某红书上看到好几次类似这样的帖子,大概是发帖人提问,说自己是丧偶式育儿,另一半只管给钱不管养,没给孩子换过一次尿布,起夜哄孩子就更不可能,嫌孩子吵甚至分房睡,平日里也不带孩子出去玩,只顾工作然后给钱,吃穿用度虽都是最好的,但就是觉得自己在一个人养孩子,问怎么破?

我不排除这是钓鱼帖,但如果不是,我想我们是时候理清一些概念了,比如什么叫丧偶式育儿,什么叫一个人养孩子?我们应该把这件事放到一个更大的框架里,那就是彼此提供的家庭贡献是否对等。

伊隆马斯克被嘲讽为繁殖癌,那么问题来了,那么多的孩子,为什么他只生不养?因为如果你是他,你也不会自己养。如果一个人想生孩子,而他给孩子提供更高性价比的资源,并不是自己的亲手陪伴,而是其他对社会的更大贡献换来的资源,那他应该怎么做?当然应该去交换,这是几乎所有经济学入门读物都会包含的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。

如果这么多孩子他都亲手换尿片,亲自陪去动物园看猩猩,亲自喂饭,结果是什么?这些孩子都获得了父亲的陪伴,可一样会遇到其他烦恼,比如用不上iphone,去不了夏令营,没有钱创业,住不上大房子……诸如此类。人类多了10个有父亲陪伴的普通孩子,但数亿倍的人因此无法从伊隆马斯克身上获益,且这10个孩子一生中遇到的烦恼总数,一定比父亲缺席亲手喂饭这件事要大得多,也多得多。

我在一次直播中问过大家,假如我没有陪孩子,但我用工作换来的钱,支付了最好的老师的薪水,让老师跟他同吃同住,那么到底是老师在养他,还是我在养他?所谓丧偶式育儿,指的不是是否直接参与了孩子的吃喝拉撒,而是有没有为育儿这件事提供足够的贡献。如果一个人能够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远超其他孩子的优良环境和资源,那么到底是直接陪伴的人贡献更大,还是提供这种环境的人贡献更大呢?这个看似主观的问题,其实有一条衡量标准,那就是谁更可以被替代,谁更稀缺——所以这类帖主的提问里,究竟是谁丧了谁?

普通人为家庭提供的贡献很有限,他们不花时间陪伴孩子,也是把时间用于自己的娱乐。用于娱乐本身无可厚非,但家庭贡献若是没有达到平衡,这就叫“缺席”,于是必须亲自做这些陪伴的事情,用劳动力去补足贡献才可以。可还有一些人却不是这样。

每个人提供贡献的方式不一样,重点是什么?就是性价比。我有个曾经超级上进的朋友,突然在有孩子后的一段时间里,整个人就没精神了,我问过一次,他说孩子每天夜里都哭好几次,他睡不好觉,每天实际有效睡眠只有4小时不到。一个事业竞争激烈的人,怎么可能放任孩子影响自己本就不多的睡眠呢?很多事情人只能取一头,取哪头?性价比,还是性价比。

我经常说,道德或者寻常人认为“一个人在自己生命的什么阶段应该做什么”,都是用来约束和衡量多数人的。这不是说少数人有特权,而是少数人的情况跟多数人有极大的不同。道德并非底层逻辑,而是多数人的主观偏好,它只在那些“差不多”的人里有用,因为大家情况差不多,做事的性价比也差不多——你们都是先成家后立业更有性价比,我就不可能是先立业后成家更有性价比;你们都是给孩子换尿布更有性价比,我就不可能是不换更有性价比。

但这是给笨人的建议,因为笨人很难根据纷繁复杂的世界,做出比普通人的普适建议更为正确的应变,所以为了避免他们胡乱选择,就给一些统一的建议,这些本就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和做法。有些家庭就是更适合生孩子,有些就是不适合;有些家庭就是应该单边育儿或两边都不参与,有些就不对;有些人甚至就不该组建家庭比如王思聪,而有些人就应该。笨人拿着所谓的统一信条去衡量所有人的做法是对是错的时候,就已经自证了自己的笨人身份。

物理学里有一个规则,那就是用于解释世界的方式,谁能包含和统一更多的情况,谁的解释就更底层。很显然,性价比是我们说话做事的底层原则,我们只需遵循性价比行事,无需在意别人怎么说,因为它比任何传统做法和专家建议都要更准确。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我是蔡垒磊,感谢你的阅读。

x 广告
猜你喜欢